主日教理

主日教理
讀經年份
讀經年份
禮儀年曆
禮儀年曆

甲年、追思已亡諸信者

第一式:讀經一:智3:1-9;聖詠:詠23:1-3, 3-4, 5, 6;讀經二:羅6:3-9;福音:瑪竇福音25:31-46

第二式:讀經一:智4:7-14;聖詠:詠25:6, 7, 17-18, 20-21;讀經二:格前15:51-57;福音:若望福音11:17-27

第三式:讀經一:依25:6-9;聖詠:詠27:1, 4, 7, 8, 9, 13-14;讀經二:得前4:13-18;福音:若望福音14:1-6

伸延閱讀:《天主教教理》1030-1032, 1472;《教會憲章》50
教理主題:煉獄(最後的煉淨)

繼續閱讀 »

甲年、耶穌聖體聖血節

讀經一:申8:2-3,14-16
聖 詠:147
讀經二:格前10:16-17
福 音:若望福音6:51-58
伸延閱讀:《天主教教理》1357,1374-6,1391-8;梵二《教會憲章》(LG)11;梵二《禮儀憲章》(SC)47
教理主題:基督的真實臨在

繼續閱讀 »

甲年、耶穌升天節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1:1-11
聖 詠:聖詠 47
讀經二:厄弗所書1:17-23
福 音:瑪竇福音28:16-20
伸延閱讀:《天主教教理》CCC 660,661, 665,667
教理主題:耶穌升天

繼續閱讀 »

甲年、祝聖拉特朗大殿

讀經一:則47:1-2, 8-9, 12
聖 詠:詠46
讀經二:格前3:9-11, 16-17
福 音:若望福音2:13-22
伸延閱讀:《天主教教理》811, 813, 827, 830, 857;《教會憲章》9, 48
教理主題:教會的四個標記

繼續閱讀 »

甲年、獻主節

讀經一:  瑪拉基亞先知書3:1-4
聖 詠:詠24:7, 8, 9, 10
讀經二: 希伯來人書2:14-18
福 音: 路加福音2:22-40
伸延閱讀:《天主教教理》469, 481, 724;天主教訓導文獻300-303
教理主題:耶穌的兩性一位,耶穌是真人真天主

繼續閱讀 »

甲年、復活期第四主日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2:14, 36-41
聖 詠:聖詠23:1- 6
讀經二:伯多祿前書2:20 -25
福 音:若望福音10:1-10
伸延閱讀:《天主教教理》CCC 516;《教會憲章》LG 6
教理主題:耶穌—–這位善牧

繼續閱讀 »

甲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8:5-8, 14-17 聖  詠:聖詠66:1-3, 4-5, 6-7, 16, 20 讀經二:伯多祿前書3:15-18 福  音:若望福音    14:15-21 伸延閱讀: 《天主教教理》(教理) 1293-1314 《青年教理》203-207 梵二《教會憲章》(教會) 7, 12 教理主題:天主聖神與堅振聖事

繼續閱讀 »

甲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6:1-7 聖  詠:聖詠33:1-2,4-5,18-19 讀經二:伯多祿前書2:4 -9 福  音:若望福音14:1-12 伸延閱讀: 《天主教教理》CCC 1546-7,1554 《教會憲章》LG 10,24 《司鐸職務與生活法令》PO 2   教理主題:聖秩聖事與信徒的普通司祭職 今個主日的讀經一記述了宗徒們選拔了「七位有好聲望,且充滿聖神和智慧的人」為他們覆手,好使他們成為教會的執事,去為教會團體的孤寡及有需要的人服務。而讀經二中伯多祿宗徒則提醒我們,領洗信主是一種榮幸,因為我們成為「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 福音中耶穌向門徒揭示了,「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耶穌讓我們知道祂是那通向父的唯一途徑,祂成為天人間唯一的中保。 基督的唯一司祭職卻是以兩種方式存在於教會內,首先是每一位信友因入門聖事而領受的普通司祭職務。《天主教教理》指出,大司祭和唯一中保──基督──使教會「成為一個司祭的國度,事奉祂的天主和父」(默1:6)。

繼續閱讀 »

甲年、復活期第二主日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2:42-47 聖  詠:聖詠118:2-4, 13-15, 22-24 讀經二:伯多祿前書1:3-9 福  音:若望福音20:19-31 伸延閱讀: 《天主教教理》CCC 83-84, 142, 164, 166, 167,221, 857 教理主題:信德 按教會古老的傳統,復活節夜間領洗的新教友,復活節後的八天是喜慶的一周,新領洗者都會穿著受洗時所領受的白衣每天參與禮儀,用意是清楚地表達復活基督的標記 ── 穿上基督,直至八日慶期完成,才將白衣卸下,所以梵二禮儀改革前稱這天為「卸白衣主日」,現在則改稱為「復活期第二主日」,為的是更清楚地表達雖然八日慶期過去,但教會仍然繼續慶祝耶穌復活的奧蹟,直至五旬節才完成。

繼續閱讀 »

甲年、復活期第三主日

    讀經一:宗2:14,22-33 聖  詠:16 讀經二:伯前1:17-21 福  音:路加福音24:13-35 伸延閱讀: 《天主教教理》1328,1346,1357 梵二《教會憲章》(LG)11   教理主題:感恩聖事的慶典 復活期內感恩聖祭的特徴:是綜合地慶祝基督的光榮,包括苦難、死亡及復活在內的逾越奥蹟。天主眾子民藉參與這個禮儀慶典,享用基督聖體的盛筵,預嘗天國的臨現。 今天的讀經一,是選自伯多祿第一篇的講道,他勉勵初期教會的信眾,要以喜樂的心情為主作證。讀經二中,他更提醒大家,是基督的寶血救贖大眾,換來新生命,信徒要勉力度虔敬的生活。 福音中聖史路加敍述兩位門徒在前往厄瑪烏的途中,與復活的主相遇,這個經驗改寫了他們的一生。他們親睹耶穌的被釘死,沮喪傷心地離開耶路撒冷,離開基督創辦的團體。途中耶穌以陌生人形象,向他們講解全部經書有關默西亞的預言及十字架的道理,指出天主的計劃遠超人心所想。門徒雖然還未認出耶穌,但覺心火熾熱,挽留耶穌說:「請同我們一起住下吧!」,當耶穌擘餅時,他們眼晴開了,認出耶穌來。 仁慈的主往往在絶望的子民中主動出現。很多加入教會,因着各重不同的原因而離去的弟兄姊妹,相信和厄瑪烏兩位門徒離開耶路撒冷的經驗相似,但復活的基督仍親臨陪伴。我們要認出復活的主,不可只停留在「認知層面」上,而是要經驗到「基督的真實臨在」。耶穌要我們明白:祂是受苦的默西亞:「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才進入衪的光榮嗎?」基督徒要經過痛苦的洗禮,眾人才可以復活(參閲格前15:20-22),基督要厄瑪烏門徒藉擘餅獲得這份真實的信仰體驗。 「擘餅」,亦即我們的感恩聖事(Eucharist)。源於兩個希臘字eucharistein(祝謝:路22:19;格前11:24)及eulogein(祝福:瑪26:26;谷14:22)是猶太人用餐時候的祝謝禱詞,是讚揚天主創世、救贖和聖化工程的禱詞。(教理1328)耶穌在最後晚餐時吩咐門徒説:「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你們要行這禮為紀念我。」(路22:19)其象徴意義就是:凡分食同一個擘開的餅──基督──的人,就是進入與祂的共融中,並在祂内形成一個身體。(參閲格前10:16,17) 直到今天,感恩慶典綿延不斷地在世界各地舉行,每次都在宣告耶穌的逾越奧跡,直到祂的再來。(格前11:26)我們仍在旅途中的天主子民,是否要確實明暸感恩祭的要義,愈發愛慕與基督的親密結合? 梵二的《教會憲章》指出「感恩聖祭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峯』,我們參與感恩祭,就是把天主性的祭品奉獻給天主,也把自己和這祭品一同奉獻。」(11)

繼續閱讀 »

甲年、復活主日

    讀經一:宗10:34, 37-43 聖  詠:詠118:1-2, 16-17, 22-23 讀經二:哥3:1-4或格前5:6-8 福  音:若望福音20:1-9 伸延閱讀: 《天主教教理》643, 645, 649, 651   復活主日 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們應該為此鼓舞喜歡。(詠118:24)今天教會隆重地慶祝主耶穌基督的復活。復活節是整個禮儀年曆中最重要的節日,禮儀中充滿著逾越、重生和洗禮的喜樂和歡欣。耶穌基督藉著自己的死亡與復活,領導我們「死於罪惡、活於天主」,擺脫罪惡的奴役,獲得新生命與自由,這是一個新的「逾越」。正如以色列子民藉羔羊的血獲得拯救,新約的選民也藉著耶穌--真正的無罪羔羊(若1:29)的血而獲得新生。從教會初期開始,復活節就是舉行入門聖事(聖洗、堅振、聖體)的日子。因為入門聖事就是基督逾越奧蹟在我們身上的實現。藉著水洗和傅油,我們因水和聖神而重生,在基督內出死入生,加入了得救的行列。 初期不少地方教會的基督徒仍沿用猶太人逾越節的正日作為基督逾越的紀念,直到公元三二五年的尼賽亞大公會議中,教會才一致決定以每年春分後首次月圓之後的首主日,作為週年慶祝基督死而復活的日子。

繼續閱讀 »

甲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讀經一:匝加利亞先知書9:9-10 聖  詠:145:1-2, 8-9, 10-11, 13-14 讀經二:羅馬人書8:9,11-13                        梵二《現代憲章》(GS17) 福  音:瑪竇福音11:25-30 伸延閱讀: 《天主教教理》2331,2337, 2348-49   梵二《現代憲章》(GS17) 教理主題:貞潔 今日的教理主題探討貞潔,是源於讀經二中,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第8章中指出,我們「我們並不欠肉性的債,以致該隨從肉性生活」(12),因為我們已生活於聖神內,並屬於聖神。我們的身體已成為聖神的宮殿,所以應該時刻都保持聖潔無瑕。 按當時的希臘哲學,「肉身」與「精神」好像是相互對立的,肉身是敗壞的,精神則是美好的。但如果我們全面地去了解的話,保祿宗徒並不是要全盤否定肉身的作用,卻是要我們醒覺到我們不該隨從「肉性生活」,不能隨從那被私慾偏情影響,及來自生物性的慾念所支配,而是應依賴那住在我們內的聖神而生活。 今天的福音則提醒我們,跟隨基督雖然需要背起基督的軛,可是基督承諾祂的「軛是柔和的,祂的擔子是輕鬆的」(瑪11:30)。現今世代的人,很多人視十誡為一種負擔,限制著他們的自由,尤其視持守貞潔為一項重擔。但只要我們對性的功能有正確的理解,並以真正的愛情出發,則貞潔的要求其實為人不一定是一項重擔。 教理指出,貞潔是性在人身上成功的整合,由此人在肉體與靈性方面得到內在的合一。性表示人是屬於肉體的與生物的世界,但當男女完全地和終身地彼此交付,使性整合於人與人的關係時,性便屬於個人的和真正地合乎人性。(2337)。按教會的理解,性和愛是不能分開的,當性和愛分開,成了單純享樂的時候,人就把兩性結合的原本意義毀滅了。只尋求性的快感而缺乏愛的心靈結合,便使性行為失卻人性的本質和尊嚴,而無異於其他動物,也使性墮落為尋求快感的工具,甚至成為商品。教會堅持只有一男一女在永久的愛的婚姻承諾下,人才能有一個真正人性化的性關係空間,帶來真正的幸福。

繼續閱讀 »

甲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讀經一:智12:13, 16-19 聖    詠:詠86:5-6, 9-10, 15-16 讀經二:羅8:26-27 福    音:瑪13:24-43 伸延閱讀: 《天主教教理》309,311-2, 314, 324 梵二《現代憲章》(GS13) 教理主題:倫理惡 我們知道耶穌來是為召喚罪人悔改,彰顯天主慈悲,並善待罪人。今個主日的讀經亦讓我們再次思考罪過的問題。 智慧書寫成於公元前第一世紀。這本書是寫給僑居埃及的猶太人。那些猶太人受到那個時代的希臘文化及哲學思想所影響,很容易迷失而忘記祖先對天主的信仰。智慧書教導他們要堅守對天主的信賴,記憶天主如何在引領祖先出離埃及時所行的大能。祂的大能確實能一下子消滅作惡的人,正如祂對待埃及人和在懲罰一些以民時所作的一樣〈參閱智12:16-19〉。然而,在曠野中祂卻一次又一次讓犯錯的以民回頭改過,最後進入福地。祂總是緩於發怒,富於仁慈〈參閱詠86:15〉。對悔過的人,「凡呼號你的,你必待他寛仁」〈詠86:5〉。 聖保祿宗徒自己就深深體驗過上主如何寬待了他。他本是迫害基督徒的大惡人,但基督藉著在大馬士革的召喚,使他完全改變過來。羅馬書第八章為基督信友活在生命之神內的生活作解釋。今天選讀的經文是出於羅馬書第八章五個連貫片段中的第三段,詳述聖神怎樣親密地在輭弱的人的肉性內運作,使那些隨從聖神生活的人「去致死肉性的妄動」〈羅8:13〉。雖然我們不知道如何祈求,聖神卻以「無可言喻的歎息……按照天主的旨意代聖徒轉求」〈羅8:26-27〉。這樣,保祿把天主怎樣「轉向人,而人要轉向天主」那種猶太人傳統中強調的皈依精神盡情發揮,並推向新的層面,即由知罪,蒙恩開始,藉著信賴耶穌基督而得救;聖神除去人肉性的罪,引導人在愛內克勝邪惡。 瑪竇福音第十三章收集了七個天國的比喻。當代的釋經學者認為天國比喻是瑪竇福音書結構上「整部福音的中心部分及重點所在」(Viviano, in

繼續閱讀 »
- - 已全部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