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資料庫
「聖言誦讀」(Lectio divina)的聚會
下載檔案
目的:
回應香港教區延續信德年的精神,這裡繼續應用《天主教教理》及《天主教教理簡編》,提供甲年的主日及節日讀經的默想資料,以聖言誦禱的方式,幫助傳道員及新教友,聆聽並深化聖言,再而整合信仰生活與重溫要理。按1997年《教理講授指南》80-83,127-128號所示,聖經和《天主教教理》是教理講授的最佳工具,目標使人與基督共融。
內容:
就「聖言誦讀」的聚會,提供資料,分三部份:(一) 聖言誦讀──提供當日的讀經章節及聖經訊息(二)教理回應──綜合《天主教教理》的內容,按教會的訓導,回應當日讀經的內容;為引領青年人默想福音,分享聖言,主要就主日福音,提供YOUCAT的教理題號。(三)要理重溫──提供《天主教教理簡編》的參考條號,說明相關主日讀經的信仰與道理。
(全年的甲年主日及節日經文,與相關的教理參考之列表,詳見後頁)
對象:
- 供傳道員或教友,深化個人信仰與靈修。
- 供傳道員或培育領袖帶領新教友團體,以聖言和教理,強化信仰。
- 供新教友團體,在參與主日前作聖言分享之用,藉此幫助他們在堂區內建立起信
仰小團體,並融入以感恩祭為中心的堂區團體生活。
方式:
「聖言誦讀」(LECTIO DIVINA)是教會於中古時期修院內普遍應用的讀經祈禱方式,藉著誦讀、默想、祈禱和默觀的四個讀經步驟,讓人與基督相遇,並讓天主的話語轉化自己的思、言、行,並結合於祈禱,禮儀和生活中。近二十年來,普世教會重申聖言誦禱的價值,這顯明於1992年《天主教教理》1177,2654及2708號;1997《教理講授指南》71,127號;2010 年本篤十六世《上主的話》宗座勸諭86-87號;2012年第十三屆世界主教會議的《工作文件》98號,以及2013年的聖職部《司鐸生活和職務》62,65號。教宗方濟於信德年閉幕日所頒布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52,174-175號,更指出「聖言誦讀」的重要性,並重申一切的福傳工作都要扎根於天主聖言,使聖言得以聆聽,慶祝,生活及見証出來,以傳遞信仰,使人能分享福音和天主的愛。
進程:
按照傳統「聖言誦讀」的四個步驟而編成「聖言誦讀」的聚會資料,當中的「聖言誦讀」部份,乃主日或節日經文的綜合訊息,引領個人或團體進入默想。「教理回應」部份,宜用於個人默想聖言或在團體分享聖言後,針對選讀的經文作信仰與教理的綜合。「要理重溫」的部份,可用於反省信仰行動,並供聚會後個人研習和參考之用。為方便作聖言與生活分享,團體聚會宜不多於8人(包括組長),每次聚會約兩小時。以下基於《上主的話》宗座勸諭的訓示,並參照香港聖經協會《天梯》一書的內容,就個人或團體的「聖言誦讀」,介紹應用聚會資料的做法:
#聚會準備──組員圍著坐,留一個當眼的位置放十字架或聖經,每一位組員要備有聖經,《天主教教理》及《天主教教理簡編》。每次聚會宜有一位組長或組員輪流帶領,並作準備,印備這裡提供的主日「聖言誦讀」的聚會資料。
#開始祈禱 ──祈求聖神光照,並引領組員去聆聽和回應天主聖言。
- 誦讀(LECTIO)
- 每次選讀主日的一篇讀經(初學者或青年較適宜應用福音經文)
- 個人把它默讀或輕聲慢讀,選出最能觸動或引發內心的一節,一句或一字,反覆思想其深義或感召。
- 團體聚會時,組長請一位組員,把它慢慢朗讀出來。為有助進入默想經文,可將豐富內容分成若干段落。當第一次誦讀經文時,提醒組員留意最觸動自己的經節或字句,把它記下來,作為後來誦唸和默想之用 。誦讀完成後,大家靜一分鐘,再次確定剛才所選出的最有感動,最喜歡和有意義的經文,接著輪流讀出該經節或句語,慢慢讀三次,當中可重覆讀出當中對自己最有感覺的某一字或某一詞。
- 每人讀完所選定的經節後,個人或組長就讀出「聖言誦讀」的聚會資料中聖言誦讀部份,作經文整體訊息的綜合,才進入默想;其目的是為了使大家不只是集中自己所選的經節,更能引導自己去認識經文本身的內容:「經文本身究竟想說些什麼?」
- 默想(MEDITATIO)
- 個人或組員在默想中要問:「我從這篇經文中所得的訊息與我有何干?天主要藉這一句,這一節有什麼要對我們說的?」尋求答案的方式,建議個人再誦讀全段經文,並且選用相關該該聖經章節的《天主教教理》條號,作默想之用。
- 團體聚會時,組長更要預先選定合適的教理條號,在進入默想前,告之組員。默想時保持靜默,於原位坐著,或到聖堂,或出外散步等。默想時間為20-30分鐘,甚至可視乎個人或團體靈修的需求與程度,增至45分鐘。
- 默想回來後,個人或一位組員第二次誦讀同一段經文,慢慢讀。團體聚會時,各組員分享默想出來的訊息。帶領者要提示組員,聖神在個人心中講話,也同時藉他人的分享向我們講話,故此只有聆聽,不宜批評,並強調分享內容,不宜外洩。進行期間,為免分享離題或延長,組長要注意組員是否分享當下默想出來的訊息;有需要時,組長可中途界入,提示組員要回到剛才藉默想所接收的天主訊息。分享完成後,組長應用「聖言誦讀」聚會的資料中教理回應部份,針對時次分享的讀經,選讀當中已綜合的《天主教教理》內容,並邀請大家留意聖神藉著《天主教教理》所傳遞的教會傳承和訓導,向我們所講的話。
- 祈禱(ORATIO)
- 當我們靜心聆聽天主聖言,繼而進入默想,使心靈充滿經文內容後,便到回應階段,就是以心神來禱告,而禱告內容可嚐試以聖經原文作基礎,其長處在於使我們與這段經文關係更密切及更熟悉。我們要問:「我們要對天主說些什麼,以回應祂的話?」
- 祈禱不論是求恩,感恩,轉求或讚頌,都是聖言轉化我們的基本方式。團體聚會時,鼓勵各組員在結束前隨了個人默禱外,更可利用信友禱文方式,彼此代禱。
- 默觀(CONTEMPLATION)
- 此刻我們內心已充滿了天主聖言,並感受上主對我們的無限恩典,於回應層面轉為安靜於天主前與祂會晤,我們要問:「天主要求我們作那個思想上,心靈上和生活上的歸依?」這些改變包括思想,感情,意願,生活方式或承諾等。這時,個人或組員第三次誦讀同一段經文,留意自己如何以行動回應天主的訊息,為時次聖言誦讀作一總結。
- 靜一分鐘後,團體聚會時,各人則簡潔地分享皈依行動及信仰回應。建議個人或組員把這信仰行動記錄下來,作為這星期的反思,像聖母一樣,“把聖言默存心中,反覆思想”,並讓天主進一步帶領至默觀的狀態。
默觀本身是聖神的恩賜,然而聖言在我們內卻能形成一個真正智慧和明辨事理的目光,在我們內孕育「基督的心意」(格前2:16),使我們在生活上以聖言去連結起一切事情,行動和事物,如同瑪利亞順從聖言,能認清天主要成就的救恩計劃,並承行主旨。因此,默觀能帶動我們把聖言付諸行動,各人在自我奉獻中,為愛別人而生活。
- 個人或組長應用「聖言誦讀」聚會的資料中要理重溫部份,選讀一至兩節《天主教教理簡編》作為總結。團體聚會時,在這時候,可分發「聖言誦讀」聚會的資料,並鼓勵組員回家,重溫相關的《天主教教理簡編》的條號。最後,團體一起以信友禱文,並利用「聖言誦讀」聚會的資料中總結/祈禱部份作結。也可以最後誦念天主經或光榮經。
參考:有關主日讀經的聖經及相關教理對照,主要參考Kris D.Stubna, Opening the Scriptures, a guide to the Catechism for use with the Sunday Readings, Our Sunday Visitor, Indiana, 2002.
將臨期第一主日(丙年)
聖母無始胎節日 12月8日 (丙年)
將臨期第二主日(丙年)
將臨期第三主日(丙年)
將臨期第四主日(丙年)
聖誕節 12月25日(丙年)
聖家節(丙年)
天主之母節 1月1日(丙年)
主顯節(丙年)
主受洗節(丙年)
常年期第二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三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五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四主日(丙年)
四旬期第一主日(丙年)
四旬期第二主日(丙年)
四旬期第三主日(丙年)
四旬期第四主日(丙年)
四旬期第五主日(丙年)
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丙年)
逾越節三日慶典——主的晚餐(聖週四)(丙年)
復活主日(丙年)
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丙年)
復活期第三主日(丙年)
復活期第四主日(丙年)
復活期第五主日(丙年)
復活期第六主日(丙年)
耶穌升天節(丙年)
五旬節主日(丙年)
天主聖三節(丙年)
基督聖體聖血節(丙年)
常年期第十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丙年)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丙年)
基督君王節(丙年)
將臨期第一主日(甲年)
將臨期第二主日(甲年)
將臨期第三主日(甲年)
將臨期第四主日(甲年)
聖誕節 12月25日(甲年)
聖家節(甲年)
常年期第六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七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八主日(甲年)
四旬期第一主日(甲年)
四旬期第二主日(甲年)
四旬期第三主日(甲年)
四旬期第四主日(甲年)
四旬期第五主日(甲年)
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甲年)
逾越節三日慶典——主的晚餐(聖週四)(甲年)
復活主日(甲年)
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甲年)
復活期第三主日(甲年)
復活期第四主日(甲年)
復活期第五主日(甲年)
復活期第六主日(甲年)
耶穌升天節(甲年)
五旬節主日(甲年)
天主聖三節(甲年)
基督聖體聖血節(甲年)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節(甲年)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甲年)
聖母蒙召升天節(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甲年)
光榮十字聖架節(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普世傳教節)(甲年)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甲年)
追思已亡節(甲年)
祝聖拉特朗大殿節(甲年)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甲年)
基督君王節(甲年)
傳道員要關注2012年世界主教會議《致天主子民書》有關「福音新傳」
下載檔案
林康政
傳道員的教理講授工作,擔當著教會福傳的使命,以傳遞救恩喜訊和培育信仰作為目標。去年2012年10月7日-28日於羅馬舉行的第十三屆世界主教會議,主題是「福傳新傳──為傳遞基督信仰」,實在值得傳道員所關注和反思。本文綜合是次會議成果《致天主子民書》14項要點(見#),介紹今天教會的福傳方向──「福音新傳」,希望堂區各項教理講授工作得以配合,有效地在新時代傳揚福音。
《致天主子民書》以若望福音中有關撒瑪黎雅婦人汲水的記載,作為引言。現代人對真理和愛的飢渴,就好像撒瑪黎雅婦人,渴求基督賜予生命的活水一樣。她一旦獲得福音,遇上救主,不單是自己悔改,也把這救贖的福音,傳給他人。(#1)。「福音新傳」是現代教會福傳的方向,引領教友在這新時代保存著福音信仰的精神,同時在這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濟、民生和宗教環境中,不斷更新生活並通傳自己與基督相遇的信仰經驗,好能以新的態度,新的方法和新的表達,以言行去見証福音。「福音新傳」一詞,本來是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提出的福傳對策,針對某些傳統基督宗教國家的教友,受著俗化環境的蠶食而日漸遠離教會,並缺乏信仰生活,給他們重新扎根信仰。如今,不論是老化教會或新興教會,都因俗化時代帶來的社會與文化挑戰,面臨著信仰動搖與淡化的危機。教宗本篤十六世則重申,福音新傳要帶動已受洗的教友,在這多變時代,堅信和生活教會信仰,以見証福音(#2)。
教會團體的每一位成員都擔負著福音新傳的使命,就是要締造空間讓自己、他人及團體與耶穌相遇,接受福音。只有我們因著聖洗、修和與聖體聖事,在教會生活中不斷經驗基督的赦罪、治癒和恩寵,活於福音沐浴下,才能真正實踐福傳,並因著每次在聖言和聖事中與主相遇的嶄新關係,繼續走上成聖的旅途(#3)。作為旅途中教會的我們,要在個人、家庭、工作、人際,以及種種貧乏和考驗中與主會晤,必須聆聽聖經,並在教會傳承和訓導的光照下了解,才能在生命的際遇中,認出和體會到基督的臨在(#4)。這樣,福音新傳能帶來雙重效果,一是個人在教會內,因聖神轉化而來的皈依與更新生活,二是對外世界所作的福音見証,即在俗化環境、無神論世界和多元文化下,宣講福音和真理,並在貧窮受苦者當中踐行愛德服務(#5-6)。
福音新傳要通過兩種生活方式,並在整個教會團體內得以實現。一是藉著由男女結合的婚姻共融關係,以及生育和培育子女的家庭生活中,活出愛與共融。另一是修道人以真實的獻身生活,實現神貧,貞潔和服從的精神,向世界宣示天主圓滿的愛(#7)。教會內各成員都有責任實踐福音新傳的工作。堂區要讓自己成為地區的水泉,讓人在教會內可吸取活水;司鐸要緊守牧者的職務;執事要在教友生活的不同層面,參與服務,給予指導;教友要活出自己神恩,在自己崗位中,組織和建樹信仰團體(#8)。
綜合而言,福音新傳要在各地方教會展開。不論是非洲、北美、拉丁美洲、亞洲、歐洲和太平洋各地方教會團體,都要因應其不同社會特點和文化環境所帶來的優勢、挑戰與問題,讓各地教友與唯一救主的基督相遇。藉著生活、教理講授、家庭祈禱、愛德善功、信友團體和社會參與等,信友因經驗與主相遇的福音而重整與更新信仰,再而在新時代為基督福音作活的見証。聖母是福音新傳之星,她帶領我們走過沙漠,仰賴聖言而獲得信仰的喜樂,並因活於聖言去見証天主在她身上所行的大事。聖母要教導我們接受聖神的恩賜,讓基督聖言和聖體來滋養我們,使我們活出教會的共融和愛德(#13-14)。至於福音新傳的具體工作,包括四大項目。一是關懷青年在這時代面對的問題,並以青年的參與去推動福傳。二是促成福音與人類文化,人的經驗與宗教的交談;這包括融合信仰與理性的福音宣講,在天主教學校和大學裡把教育與文化結合教會的信仰,善用社會傳播工具和科技資訊,重視美學藝術,在社經政治體制下發展正義與和平,保障人類尊嚴與自由,關懷貧弱病苦者等。三是讓教友重新把個人信仰,扎根於教會團體的信仰,即梵蒂岡第二屆大會會議的訓導,以及它所廻響出來的《天主教教理》。這也是教會慶祝信德年之原因,為使教友再次認定這是我們信仰寶庫所保存的教會傳承與訓導,能確保我們真正獲得福音的滋養,與主相遇,再而傳遞福音的信仰。四是福傳新傳的精神,要顯露於默觀祈禱的靈修,以及關愛貧窮的服務上。兩者使基督徒信仰生活和福音見証得以成就和實現(#9-12)。
故此,福音新傳的意義,在於所有天主子民要因著聖言和聖事,與基督不斷相遇,並把這信仰更新的經驗,於這新時代環境中見証。傳道員不單是天主的子女,也是福音宣講者,就更必須以不斷更新的皈依生活,見証福音救贖的果效,並以新的熱忱和精神,把基督福音的喜訊傳給他人。福音新傳不單要以新方法,新科技去傳遞信仰,更要求我們先活出福音的喜樂和生命,才能見証信仰,擔負傳揚福音的工作。事實上,傳道員的信仰生活,福音見証與教理職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陳日君樞機主講「傳道員大會」講座錄音
主題︰人類的未來(即有關萬民四未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