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什麼時候向慕道者講授真福八端,可否提供一些參考書?當中 "飢渴慕義" 和 "為義而受迫害"的意義都是追求真理和正義,不知有何分別呢?(問題來自一位堂區慕道班的導師)
回答:
- 按《教理講授指南》所提供的準則,於系統的成人慕道課程中,真福八端一般可在以下情況講授:
- 於慕道前期的課題中,討論真福八端有關真理、正義及痛苦的價值。
- 於慕道期中間,講論耶穌的教訓與比喻時,引用福音,講授真福八端的教導。
- 於慕道期尾段,應用「真福八端」,帶出基督徒倫理的特徵。
- 針對慕道者的需要,可應用以下資料,帶出「真福八端」的喜訊:
- 天主教教理 #1699-1876
- 教理中心編輯《信與傳》教理手冊 203-209頁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出版,1997)
- 吳智勳編《和平綸音》 甲年 90-93頁 (香港:思維出版社,2002 )
- 參閱《神思》11期 按入網址:http://218.188.3.99/Archive/periodical/spirit/S011b.htm 進入聖神神哲學院網頁,尋找:http://www.hsscol.org.hk
- 以下簡單闡釋「真福八端」的訊息
- 神貧:接納物質的貧乏、赤貧的苦楚,注重心靈的平安,在一切事上謙虛務實,依靠天主。
- 哀慟:對別人及世界的境況有所觸動,例如人的罪惡、災禍、病痛。
- 溫良:對人良善平和,情緒保持平穩。
- 飢渴慕義:從公義的角度衝量一切事情,並付諸實踐。
- 憐憫:對自己和別人多加體諒、接納、寬恕、包容。
- 心裏潔淨:思言行方面都出於純潔的心,而非出於邪惡或歪念。
- 締造和平:促進個人與團體(家庭、工作、社會) 的和平共融,避免製造紛爭。
- 為義而受迫害:為爭取正義,甘於受苦,忍辱和犧牲。
從上面的解釋來看,「飢渴慕義」主要是指人為了履行正義而應有的思想和行為;「為義而受迫害」則著重人為了堅守真理,所付出或忍受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