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檔案
對象:小五至小六
目的:幫助學生認識耶穌聖心對我們的愛,並效法耶穌去愛別人。
備註:活動分兩個單元,可以獨立或連貫性進行。
第一節:耶穌聖心與我
聖經章節:谷6:30-44 增餅奇蹟
預備:
- 與學生人數相同的心形咭 (簡單地以美勞或畫紙剪成一個心形。心形摺 紙可參考網站 http://dcc.catholic.org.hk/Testing/student_reference.htm)
- 耶穌聖心大相
活動過程
- 遊戲:「你愛我嗎?」
- 人數不限,主要分為兩組人。A組為自由人(即可控制別人),B組是受控制的 人。受人控制那組可以是單獨一個人(如果人數少),也可以是一群人(如果人 數眾多),但各自獨立不相連地站著接受指令。
- A組組員輪流說出一個動作要B組做,B組的人則要安靜地按指令把動作累積 加在一起或解除。換句話說,做第二個動作時,要保留第一個動作;做第三 個動作時仍要保留前面兩個動作。但指令是可以包括解除動作。
- 可A B組對換角色再玩。
- 讓學生自由分享其感想。
- 過程
- 學生分享時……
- 老師/導師應引導學生明白B組的人雖然沒抱怨動作難做,但A組的人從 其外在 表情和肢體語言,了解B組的苦惱,所以提出「解除動作」, 這個提出暗示了那人觀察力強,很是細心,看到別人的需要,並以一個 愛的行動回應(即提出 解除動作)。
- 引用聖經章節谷6:30-44 增餅奇蹟或其他合適章節,讓學生認識到耶穌 常關注到別人的需要,並以愛的行動回應。
- 接著向學生解釋恭敬耶穌聖心的意義,讓學生明白我們要以愛還愛。
- 總結:
- 耶穌很關心我們,常注意到我們的需要或所受的痛苦。
- 耶穌以愛的行動回應我們。
- 我們也多關注別人的需要,以愛的行動回應別人和耶穌的愛,便能減輕 耶穌聖心所受的苦痛。
- 學生分享時……
- 老師/導師派心形咭,請學生以「愛是……」為題目作一首詩,寫在心形咭上。 也可以把增餅奇蹟或其他與耶穌有關的事蹟入詩。學生也可以把心形咭加以美 化,下一節回來分享。
- 結束:
- 可選一首合宜的歌作為結束或唸一篇耶穌聖心禱文。
- 請同學在這星期內效法耶穌,留意身邊有沒有人需要幫忙,懷著一顆慈愛心 去幫忙別人。如果是自己曾受幫忙,則向耶穌說聲謝謝。
第二節:耶穌聖心與我心
聖經章節:路10:25-35 (或其他合適聖經章節)
教具:耶穌聖心大相一張
活動過程
- 引起動機
遊戲:模擬法庭審案- 老師/導師先選同學分別扮演法官、法學士、司祭、肋未人、受擊傷的人、 耶穌、沒份參與表演的同學做陪審員,老師/導師做活動的協調者,使活動 進行暢順。
- 活動正式開始前,老師/導師先與同學一起看有關的聖經章節,這裏以路 10:25-35為例。(如能選用時事新聞更佳)
- 給負責扮演法學士、司祭、肋未人(被控的一方) ;及耶穌、受擊傷的人(控 訴的一方) 10分鐘,商討辯論用的理據。
- 過程
- 第一場:當雙方預備好,先請同學以話劇模式演繹路10:25-35。
- 第二場:法官出場開審,全體同學起立迎接法官。(老師/導師作出適當的引 導)
- 受擊傷的人投訴司祭、肋未人把愛心收藏了。
- 雙方的辯論理據可以是聖經以外,同學們自己的觀點。陪審員可記下雙方辯論要點,以便稍後表達同意或不同意原因。
- 辯論時間的長短,由各老師/導師因應其活動時間長短而自行決定。
- 辯論後,控辯相方暫時退庭(即不再發言),陪審團商討裁決,以小數服從多 數。
- 第三場:法官再召開庭聽審。陪審團代表站立宣布他們的意見(如時間許可, 可讓多位同學表達他們的觀點,但結論要一致。) 並提出如何處決 (罰?和 解?賞?...) 當事人是否同意接納判決?如不同意,如何協調致使大家同意? (此刻,老師/導師應作適當的帶動,並嘗試理解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想法 和判果。)
- 當大家達到一致共識,法官作最後宣判。模擬法庭遊戲完畢。
- 遊戲目的是要訓練學生判斷是非能力,培育學生有一套正確的倫理價值觀。 必要時,老師/導師應就學生的似是而非之錯誤觀念等等加以澄清指正。
- 結束:
- 老師/導師此時展示耶穌聖心大相,讓學生按圖述說上一節所教的,引導學 生整合兩節中心思想:向耶穌慈愛之心學習,多關心別人的需要。
- 可派耶穌聖心小聖相,作為此活動的記念。
- 延續篇:
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時事新聞,以耶穌聖心的情懷來看該事,會如何重寫那 內容?同學把短文在下一節帶回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