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科教學看宇宙生命」研習會網上資料

教區教理委員會中學組於十月十六日假座堅道教區中心九樓,舉辦了一個「從本科教學看宇宙生命」研討會。是次研習會的舉辦,主要是回應教統局的課程改革及福傳年的方向,鼓勵老師把學科的知識,融合情義、人生及靈性等訊息,幫助學生反省有關道德與生命的價值。

研習會主要分兩部份──經驗分享與學科整合。五間公教學校的中學老師,分別從中國文學科、物理科、生物學科、綜合科學科及視聽美術科,分享其教學經驗,如何在宗教倫理課以外的學科中,給學生帶出有關人生、生命、信仰的訊息。

研習會的第二部份,由教理委員會中學組委員李斌生神父作問題的澄清與學科的整合。李神父應用公教教育部1988年《天主教學校教育的宗教幅度》一文件,指出在各學科中融合宗教訊息的價值與做法。以下是研習會當日,李神父的講稿大綱,經整理後供大家參考:

(一) 「教育」應視為人格培育的過程,目的為幫助學生達致以下三個層次:

  1. 認識/追求/發掘 (truth) ──> 真理
  2. 分析 (meaning) ──> 意義
  3. 評估 (evaluation) ──> 價值

藉著學科的教育,學生能獲取真實的知識,明白知識背後的客觀意義,
最後能按道德的價值,作善惡的判斷與取捨。

(二) 「天主教教育」的獨特之處:

  1. 以信仰作為基礎,即聖言、聖傳與教會訓導
  2. 以信仰去指引和光照教育工作、文化知識

(三) 天主教教育的宗教幅度

  1. 使命的承擔:主角是天主教 (其實可包括與天主教認同的基督教老師)
  2. 可行的方法:
    - 直接教授宗教及倫理科
    - 融合宗教訊息於各學科中 (integration into all subjects)
    - 營造學校風氣,這視為「隱蔽課程」(hidden curriculum):
    例如早會祈禱、各種禮儀、師生接觸、學校活動、學生小組、社會服務等
  3. 教師的困難:
    - 缺乏時間作個人靈修,或接受教理培育
    - 缺乏時間準備課堂內容
    - 缺乏對宗教幅度的認識
    教師的定志:
    - 公教老師承諾接受使命
    - 公教老師相信教育的宗教幅度之重要性與可能性
    - 公教老師須熱切地追求個人靈修與信仰生活

(四) 融合宗教幅度於各科的原則

  1. 融合人類文化與宗教──>指向成熟的信仰
  2. 留意人類文化給信仰帶來的挑戰
  3. 以信仰光照文化知識──>帶出人生、社會、世界和宇宙價值觀
  4. 在每科每堂的進度表、課題、習作、工作紙及有關實務活動上,加強學科知識的
    意義與價值層次──>以學科的資訊、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

參閱《天主教學校教育的宗教幅度》頁28-35

「從本科教學看宇宙生命」研習會照片  
a     
明愛聖方濟各中學 中國語文科   林復娟老師分享

b
喇沙書院 物理科   陳耀揚老師分享
c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生物科  王少玉老師分享

d
彩虹天主教英文中學 綜合科學科  李惠貞老師分享

e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視聽藝術科  唐婉君老師分享

f
李斌生神父的講解

 

 

下載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