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主 教 香 港 教 區
教 理 中 心 及 教 理 委 員 會

「你務要宣講真道,不論順境逆境,總要堅持不變。 」 (弟後4:2)

 
教理疑難解答七:
如何向慕道者或教友講解教會參與政治的問題?

horizontal rule

 

問題:
看了教理中心在三月十六日於公教報刊登的關社路上一文「天主教會參與政治?」,本人認為該文章能澄清一些教友近期對教會批評社會、政治等事務的誤會,而且作為一個肯對社會承擔的基督徒,更要憑自己的良心和教會的社會訓導,多些關注有需要的人,特別是那些「貧窮及受壓迫的人」。但如何把這訊息向一般教友或慕道者講解呢?(問題來自一位從事教會關社工作的職員)
 
回答:
這裡將從聖經基礎、教會使命及實際行動三方面,指出教會關心社會,以及教友參政的應有態度,給慕道班導師及信仰培育者作參考。
(大家可按入以上標題,先閱讀刊登於公教報的文章)

I. 聖經的基礎:

  1. 基督的救贖使命
耶穌的救恩就在於使人脫離罪惡和困苦,以獲得恩寵和聖化。
他被天主派遣來是「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7-19)
 

2. 教會的福傳使命

  - 宣講福音
耶穌今日派遣教會和信徒:「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講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谷16:15-16)
  -  愛德行為
耶穌也以關懷弱勢社群,作為進入永生與否的判準:「凡你們對我那些最小的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耶穌)做...那些義人要進入永生」(瑪25:31-46)
 
II. 教會的使命:
  1. 為履行福傳使命,教會負起對社會的訓導職責
  有關人的真理,教會從福音中領受了圓滿的啟示。當教會履行其宣講福音的使命時,她以基督之名,給人証實人性尊嚴及人與人共融的召叫;教會教導人,在尋求天主的上智時,需要符合正義與和平的要求。故此,教會對社會訓導之目的就要在各種社會問題上,給我們「提供反省的原則,指出判斷的標準,提供行動的方向」(參閱《天主教教理》2419,2423)
  2. 為實踐愛德見証,信友以言以行參與社會政治與事務
  「直接干預政治建設及社會生活的組織,不是教會牧者的事。
這種責任是平信徒聖召的一部份,他們以自己的主動與其公民合作。社會行動能有多種具體途徑。不過,社會行動總是為了公益,並須與福音的信息和教會的訓導符合。」(《天主教教理》2442)
   
III. 行動的回應:  
  1. 教會在社會要擔當「先知」和「僕人」的角色

 
- 就近期的社會問題,例如對內地新移民政策、基本法二十 三條立法,及部份稅收制度等,香港教區主教、教區關社機構、教會刊物,都以不同方式給信徒及向市民,提出福音精神及真理良知的判準,指証社會不公義之處。
  - 不少堂區關社組都大力支持和響應,並把教會對社會訓導的訊息,在堂區層面向教友傳遞。
  2. 教友要善盡己職,承擔公民從政及關社的責任

 
- 雖然牧者或教會機構不宜以獨有身份或職務,直接參政,但信友在社會生活中及工作崗位上,尤其是在政府擔當要職時,卻能按教會的真理與道德訓導,善用其職權,公開表達民意,履行社會正義。
 
 
- 為一般信徒來說,不應只滿足於一些外在的關社行動,例如:就不義的問題發表意見,參與聯合聲明、簽名運動、靜坐、或遊行等,其實更需要在社會俗務及日常生活上,將教會的社會訓導付諸實踐。即使是照顧同住的長者、善待家中傭工、給予員工合理的薪金及待遇、不去莽用或竊取公司資源、參與義工及探訪服務,以致加入堂區關社組等等,都是基督徒踐行社會正義一些可行而具體的途徑。
  - 為慕道者的培育,導師更要尊重其皈依的歷程,幫助他們在自己生活的崗位上,以合適他們能力、方式和途徑,踐行社會正義。建議導師可以在講授十誡時,多利用報章新聞所引發的社會問題,作課堂引起動機的部份,並在生活回應及討論時,讓慕道者表達他們願意實行的關社行動。
 
* 導師可按入本網頁「教師/導師/公教家長加油站」中教理班學生園地 --- 倫理的教理講授,參考有關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