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主 教 香 港 教 區
教 理 中 心 及 教 理 委 員 會

「你務要宣講真道,不論順境逆境,總要堅持不變。 」 (弟後4:2)

 
教理疑難解答三十一:
「神恩祈禱或信仰團體的聚會能否有利慕道者的信仰成長,幫助他們領受入門聖事,加入教會呢?」
 

horizontal rule

問題:
最近,我發覺現時堂區內有不少活躍的信仰團體 (包括關社組織、神恩祈禱會、禮儀服務組及信仰小團體),有意吸納慕道者成為其會員。一些小組成員甚至提議,讓慕道者在其團體內開展信仰,在適當時候領受入門聖事,以取替常規慕道班培育。本人想就這方面,得到多一些教會的指引。(問題來自一位堂區傳道員)
 
 
回答:
 
I. 成人入教的「慕道培育」之特點:
  按照1972年羅馬聖禮部《基督徒成人入門聖事禮典》#19的要求,有意追求真理,加入教會的人士,須經過四個培育時期、三個以禮儀劃分的階段之慕道過程。慕道者在團體中須逐步接受教理講授,參與團體禮儀,實踐信仰生活和學習使徒見証,以達致對主的皈依,才可領受教會的入門聖事,成為天主的子女,度基督徒的生活。
 
II.「慕道團」培育與堂區信仰團體不同:
  從以上教會文件所提出的四項培育要求,我們可以反省到「慕道團」有別於其他信仰團體,是因為只有慕道團能提供一個完整的慕道培育過程:
    1. 教理講授方面
慕道培育要求系統的教理講授培育,包括救恩史中天主聖三的救贖奧蹟、教會團體的生活與使命、禮儀與聖事、基督徒倫理和靈修,以至末世的課題。而其他信仰團體的性質並不一定以培育信仰為相標,更不是一個系統的信仰培育:
       - 關社組雖重視社會倫理的培育,但也只限於教會對社會的訓導、關社意識和行動,只屬於基督徒倫理的其中一環。(參閱香港教區《堂區關社組指引》附錄二)
      神恩的祈禱團體著重在聖神內,對靈修與祈禱的深度體驗,但不是提供整全的信仰教育;有時,慕道者按其信仰程度學習這樣的祈禱,可能因無法理解而弄巧反拙,造成他們對信仰的誤解與偏差。
      禮儀服務雖有禮儀培育的幅度,但其培育可能只適合擔負某些禮儀職務的教友。況且,有些禮儀服務更不宜讓慕道者參與,例如宣讀聖言或信友禱文、輔祭等 (參閱教廷八部會聯合訓令《有關非晉秩信友協助司鐸聖職的某些問題》)。
      信仰小團體雖以基督為中心,並著重在團體中閱讀聖經,從中學習、實踐和宣講聖言。(參閱《邁向光輝十年》牧函) 可是,即使是每星期研讀聖經,也不能當作系統的教理講授。慕道團的教理課程,一般是按系統的教理主題去編排,而每課題都選取合適的聖經章節。當慕道者一起研讀聖經時,因其信仰的程度,無法如同信仰小團體的教友一樣,作信仰生活的分享。反而他們須藉著導師的講授,由聖經去闡釋教理,由教理引發慕道者作出對信仰的回應和實踐。
       
    2. 團體禮儀方面
在慕道過程中,團體禮儀藉著聖言、祈禱和標記,能孕育慕道者的皈依,而其他信仰團體的禮儀並不是針對慕道者而舉行的。例如:關社組理當重視禮儀生活,但其禮儀的舉行並不等同於慕道團體的禮儀;神恩祈禱會著重團體中引發教友祈禱的經驗,而非因應慕道者的信仰歷程作公共祈禱。信仰小團體著重聖事的滋養,而慕道者卻不能領受。即使是禮儀職務的小組,其目標是禮儀的籌劃與服務,而非以慕道者參與禮儀作為目標。
       
    3.  信仰實踐方面
慕道團要求信仰與生活的整合,讓慕道者反省、回應和實踐信仰,而其他信仰團體的生活與見証卻有其獨特之處。關社組提供慕道者實踐關社服務,以及參與社會行動的機會,比較著重社會層面;而慕道者的皈依生活更涉及個人、人際、信仰、家庭、堂區及靈修層面。同樣,神恩祈禱會偏重靈修生活、禮儀職務組注重堂區服務。雖然信仰小團體能包含一個整全的信仰實踐,但其方向卻與慕道團有別──教友以信仰實踐,活出皈依的精神,而慕道者藉著信仰實踐,強化皈依的意向。
         
    4.  使徒見証方面
慕道培育不單使人接受和實踐信仰,更引領慕道者學習以言以行去向別人傳揚福音,而其他信仰團體則有其個別的福傳目標。關社組與禮儀組具有明顯的福傳使命,但強調的是以禮儀與社會服務作福音見証。縱使信仰小團體鼓吹教友實踐各項福傳與服務工作,但始終與要求慕道者的福音見証有所不同,因為慕道者仍只是學習參與使徒見証,其身份還不是教友,還未領有先知、司祭和君王三職,以及聖事的恩寵和使命。
         
總括而言,慕道團培育是有別於堂區信仰團體,所以不能被任何培育模式所取替。當然,這不代表慕道者完全不宜參與這些信仰團體的活動。在慕道過程中,除了教理講授外,導師更要安排慕道者參與社會的服務、團體的祈禱和合適的禮儀,因為在這時期與這些團體合作,籌劃合適的活動,必有助促成慕道者的信仰成長,而慕道團的聚會模式將作為日後成立教友信仰小團體的雛形。事實上,當慕道者經過長時期的培育而領受了入門聖事,並完成了釋奧期之後,他們更需要以新教友的身份,參加這些堂區善會和信仰團體,以銜接和延續其信仰生命。故此,就算堂區的信仰團體未必直接適合慕道者的完全參與,但卻合適準備他們成為教友後,投入其團體和服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