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主 教 香 港 教 區
教 理 中 心 及 教 理 委 員 會

「你務要宣講真道,不論順境逆境,總要堅持不變。 」 (弟後4:2)

教理疑難解答八:
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補贖及祭獻,與被刺透的聖心有何關係?  
 

 

horizontal rule

問題:
我曾聽神父說:「基督為賠補人的罪惡而奉獻了生命,死在十字架上。故此,我們也要為自己的叛逆,並為他傷透及被刺透的心做補贖。」耶穌聖心與贖罪有何關係呢?聖母聖心的意義也是一樣?(問題來自一位聖神同禱會的姊妹)
 
回答:
I.
 
人的罪惡要靠基督才得彌補 (中古教父贖罪、祭獻和賠補概念)
1.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是為賠補人的罪惡:
  a) 在人的經驗中,人因過犯所造成的破壞和損害都需作補償。但對於某些事情,非自己可以相稱地彌補,甚至永遠無法賠補,原祖父母的罪及所造成的傷害就是屬於這一類,因為原罪損害的並非一般事,而是損害了無限天主的美善與和諧。
  b) 在天主創造工程中,一切受造物都要在基督內達致圓滿。 如今人因罪惡所造成的遺害,不單需要天主子降生成人,以其榜樣,教人戰勝罪惡,更必須天主子在十字架流血死亡,才能相稱地為人賠補罪惡,贖回天主子女的生命。
  c) 天主的全能當然有更多可行方式,拯救人脫免罪惡,但天主偏要派遣聖子,以十字架救贖人類,這全是出於天主無限的愛情,並肯定了人的生命和自由在救恩計劃中的重要。
2. 基督是天主子,故此祂能代表天主,顯示主的慈悲,寬免罪惡,使人得到釋放,獲得救恩。
(若一4章) 
3. 基督又是真人,故此祂能代替我們,以十字架的祭獻作出補贖,求得罪赦,並能賠補過犯。(希9-10)
4. 基督也要求人回應祂的愛,參與祂的救贖《天主教教理》618「十字架是基督唯一的祭獻,基督是天主與人之間的唯一中保。… 基督叫自己的門徒們背起他們的十字架跟隨祂,因祂為人受了苦,給我們留下榜樣,也叫我們追隨祂的足跡。」
   
II. 耶穌聖心,標誌著基督為人的賠補與救贖
1. 自早期教會開始,已盛行耶穌聖心的熱心敬禮,這是基於信友從聖體聖事中深切體會到基督對人捨身救贖的愛情,祂交付了一顆被刺透的心,正如在若望福音中記載:「兵士用槍刺透了耶穌的助膀,立時流出了血和水。… 經上另一句說:他們要瞻望他們所刺透的」。直至1672年,法國出現有敬禮耶穌聖心的彌撒。
2. 1675年,耶穌在法國往見修女會的聖堂內,多次顯現給瑪加利大修女。耶穌在顯現中敝開胸膛,手指著戴有茨冠的聖心說:「你看,這顆心愛人之情如此深摯,而世人給我的報答,卻是傷害苦痛,我願你作我聖心的使徒,使世人能承受我聖心的恩惠...為賠補我在聖體聖事內所受的種種凌辱,應在聖體聖血節八日後的星期五訂立一個慶節。」
3. 直至1856年,教會就正式把這地方的慶祝推廣到全教會。梵二的禮儀革新則重申耶穌聖心敬禮的兩個意義:
    a) 為了基督帶來的救贖,我們要以愛還愛。
    b) 為了耶穌被刺透的心,我們要祈禱,自作補贖。
   
III. 聖母無玷聖心,標誌著我們能獲得並參與基督的救贖
  1. 路加福音是首次描述有關聖母聖心:西默盎曾向聖母說,「一把利劍刺透你(聖母)」的心靈」(路2:35);同時福音也指出聖母常把一切事默存在心中,反覆思想。(路2:19-51)
  2. 聖母聖心的敬禮在中世紀尤為盛行。後來,在1830年顯靈聖牌及1917年花地瑪聖母顯現事蹟,聖母分別指出其無原罪之始胎及無玷之心。在這事蹟的影響下,這慶祝漸趨成熟,並於1944年得以推廣至全教會,而梵二後新訂禮儀,就把此慶節定於耶穌聖心節後星期六舉行。
  3. 聖母無玷聖心敬禮的意義 ,是在於聖母是首位獲救者──「始胎無染原罪」,更是人類中首位參與基督的苦難,其無玷聖心與耶穌聖心結合在一起。故此,《天主教教理》618指出參與基督的祭獻也「以最完美的方式在祂的母親身上完成,她比任何人都更密切地與基督救贖的苦難奧蹟相連」。
 

#信仰培育者要清楚界定耶穌聖心與聖母無玷之心之分別:
 
前者肯定耶穌是唯一救贖的中保,他以主的慈悲為人賠補罪惡。
  後者指出聖母因唯一救主的贖罪,才得以始貽無染原罪。她作為首位被救贖者,也引領我們參與基督的祭獻,接受補贖和救恩。
     
參考資料:
  1. 趙一舟著,《我們的慶節》,台北:見証月刊社,1989,249-254,335-336頁。  
  2. 陳百希編著,《聖母慶節》,台中:光啟出版社,1983,124-135,149-152頁